為規範漁業領域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标、培養方式、課程學習、學位論文與論文答辯等環節,确保培養質量,特制訂本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标和要求
1、培養目标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與學術型碩士學位研究生屬同一層次的不同類型,全日制農業推廣碩士漁業領域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标為以漁業專業實踐為導向,具備漁業技術研究、漁業生産、漁業技術推廣應用和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所必需的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為農村發展、農業教育等企事業單位和管理部門培養具有漁業領域綜合職業技能的高層次應用型、複合型人才。
2、培養要求
(1)應較好地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樹立科學發展觀,立足“三農”,為我國農業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2)具有“團結協作、勤奮敬業、嚴謹求實、開拓創新”的科研素養。掌握漁業領域紮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以及相關的管理、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形成較寬廣的知識結構,較強的專業技能、實踐技能和技術傳授技能,具有創新意識和新型的農業推廣理念,具備獨立從事漁業及相關領域研究、開發、推廣、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能夠獨立從事較高層次的漁業技術和漁農村發展工作,能熟練運用計算機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掌握一門外國語。
二、學習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學習方式,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最長不超過4年。第1年一般以課程學習為主,後兩年以實踐和畢業論文工作為主。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學業者,本人應在畢業前一年12月上旬提出延期答辯的申請報告,得到批準後最多延長不超過1年。提前完成培養計劃所規定的學習任務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者,經學校批準可以提前畢業,但最短學習年限不得少于2年。
三、培養方式
1.全日制方式學習,采取校内課程學習和校外實踐研究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實行多學科綜合、寬口徑的培養方式。本培養單位需與相關生産性科研機構和企業聯合建立适合漁業領域專業特征的校外農業推廣碩士實踐基地,鼓勵采用頂崗實踐的方式進行實踐研究,實踐研究累計不少于12個月。
2.全日制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學期間應至少完成30學分的課程學習,并通過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含文獻綜述)、中期考核、碩士研究生外語學位課程考試、學位論文答辯等培養環節後方可畢業和申請學位。
3.學位論文實行雙導師制。培養期間實行導師負責制或以第一導師為主的雙導師制(一位導師來自本校,另一位導師來自生産單位的與本領域相關的專家),導師應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豐富的實踐經驗、廣泛而穩固的社會聯系。導師負責指導研究生制訂和調整個人培養計劃,指導業務學習、實踐研究和學位論文等。
四、課程學習
1、學分設置:全日制農業推廣碩士漁業領域專業學位的研究生需完成相關課程的學習,總學分不少于30學分。
2、課程設置:全日制農業推廣碩士漁業領域專業學位的課程設置需根據培養目标要求,突出漁業專業技能及技術集成能力的培養。教學内容體現寬廣性、綜合性、實用性和前沿性。所設置課程包括必修課、選修課和必修環節,同等學力或跨專業攻讀全日制農業推廣碩士漁業領域專業學位的研究生,應補修3門本領域本科階段的主幹課程,成績不計入總學分。在學期間必須保證不少于12個月的實習實踐訓練。
五、學位論文與論文答辯
1.論文選題應服務于農業、農村、農民和生态環境建設,論文要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先進性和工作量,能體現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農業技術推廣、農業和農村等問題的能力。
2.論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論文、項目(産品)設計、調研報告等。
3.評審與答辯
學位論文的評審應着重考查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農業技術推廣、農業和農村實際問題的能力;審查學位論文工作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
攻讀全日制農業推廣碩士漁業領域專業學位研究生必須完成本培養方案中規定的所有培養環節,成績合格,方可申請參加學位論文答辯。
學位論文應至少有3名具有副高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評閱,其中應有來自實際工作部門的專家。答辯委員會應由3~5位專家組成。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委員均應至少有一名來自實際工作部門的專家參加。作者的指導教師不參加該學生的論文評閱和論文答辯,論文評閱人不得兼任答辯委員會委員
六、學位授予與畢業
完成課程學習及必修環節,取得規定學分,按規定完成學位論文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的研究生,由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批準授予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同時獲得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按國家畢業生就業政策“自主擇業”,學校對其就業進行指導,按畢業研究生就業工作程序辦理就業與派遣手續。
附件一、漁業專業碩士學科課程設置
//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