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正文

科研平台

當前位置: 首頁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正文

海南省熱帶水生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日期:2015年05月25日 09:33  點擊:

海南省熱帶水生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于2003年6月由海南省科學技術廳批準籌建,2005年4月21日通過省科技廳驗收,并正式投入運行。實驗室主任陳國華教授。

實驗室依托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海洋學院設立,以熱帶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利用與深度開發、人才培養和技術服務為目标,以促進經濟發展、水産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己任,努力提高科研和社會服務水平,為海南發展作出貢獻。實驗室成立以來,取得了較好的科研成果和社會經濟效益。實驗室在2007、2009、2012年考核評估中均被評為優秀。

實驗室現有固定教學、科研、實驗室工作人員共45人。其中高級職稱32人,中級職稱13人;具有博士學位20人,具有碩士學位14人;教學、科研人員31人,實驗室工作人員14人。

重點實驗室總面積約4000 m2,擁有正立熒光相差微分幹涉數碼顯微鏡、倒置相差顯微鏡、毛細管電泳儀、凍幹機、程序降溫儀、熒光定量PCR、多肽合成儀、層析系統、台式大容量高速冷凍離心機、冰凍切片機、凝膠成像分析系統、PCR基因擴增儀、便攜式水質分析、顯微操縱器、多倍體檢測儀等一批先進儀器設備,總價值1100餘萬元。

重點實驗室下設五個研究方向:

(1)熱帶水産養殖動物苗種繁育與養殖技術方向:本研究方向主要以熱帶海洋名貴水産養殖動物──石斑魚等名貴魚種為主要對象,研究人工繁育技術及其緊密相關的繁殖生物學等應用基礎課題,重點解決目前熱帶海水養殖的苗種問題。

(2)熱帶水産養殖動物病害防治方向:本研究方向主要以熱帶海水養殖主要對象──斑節對蝦、石斑魚、扇貝、鮑魚等有海南特色種類的病害防治技術及其相關的應用基礎問題為研究目标,努力建立熱帶水産健康養殖新技術和新方法。該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熱帶水産養殖動物病原的檢測、疾病的免疫學防治和中草藥防治、有益微生物制劑研制和新型無公害養殖模式的探索等。

(3)熱帶水産養殖動物育種與種質改良方向:本研究方向主要選擇熱帶水産養殖動物中最有代表馬氏珠母貝、對蝦、九孔鮑等作為研究對象,開展了“熱帶水産養殖生物遺傳育種”等研究工作。

(4)海洋生物功能食品研究和開發方向:本研究方向利用海南豐富的鲨魚、海馬、螺旋藻、馬尾藻、魚鳔等海洋生物資源,研究其活性成分,成功開發了鲨魚軟骨膠囊保健食品、海馬口服液、海馬膠囊等功能性食品及配料;利用羅非魚加工下腳料進行綜合利用,成功地制備成多肽口服液、海鮮調味品、魚油、魚皮(鱗)多肽、魚骨粉、營養補充劑、組織蛋白等。同時,開展魚蛋白脫腥研究,食品企業的生産安全控制,特别是水産加工廠的GMP,HACCP等研究。

(5)熱帶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海洋藥物與生物技術方向:本研究方向主要是利用海南豐富的熱帶海洋生物資源(如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及魚蝦等其他海洋生物),開展熱帶海洋生物多樣性、海洋生态及海洋生物技術等研究工作,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在海洋藥物研究方面,通過建立熱帶藥用水産養殖動物資源基因庫,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新方法,研究開發治療頑痛、癫痫症、心髒血管疾病、精神病、運動失調、痙攣、癌症、艾滋病、神經保護、中風、驚厥等疑難雜症的新型海洋藥物或藥物先導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