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海洋學院珊瑚礁保護實驗室(課題組組長:周智)在造礁石珊瑚的環境适應方面取得新成果。研究論文“Differential enrichment and physiological impacts of ingested microplastics in scleractinian corals in situ”在國際權威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一區,JCR一區,環境科學與生态學TOP期刊,影響因子:9.038)上在線發表。
該研究選取海南文昌銅鼓嶺、東郊、長圮港、瓊海龍灣、萬甯大加井島、陵水分界洲島,以及三亞後海和鹿回頭等岸礁生态系統作為調查站點,系統查明了礁區環境(底層海水、表層沉積物)、造礁石珊瑚(鹿角杯形珊瑚、叢生盔形珊瑚)和其他礁栖生物(砗磲、馬蹄螺和魚類)中微塑料的含量、大小、顔色和類型,證實了礁區環境中微塑料的大量存在,闡明了微塑料在不同營養層次礁栖生物中的富集規律,并在細胞和生化水平深入揭示了微塑料對小水螅體造礁石珊瑚的威脅機理。研究結果整體表明,微塑料廣泛分布在海南島東海岸的珊瑚礁生态系統中,造礁石珊瑚和其它礁栖生物可以攝入環境中的微塑料,其中鹿角杯形珊瑚(小水螅體珊瑚)攝入的微塑料能誘導其Caspase 3活性從而提升細胞凋亡水平,但叢生盔形珊瑚(大水螅體珊瑚)對微塑料表現出更高的耐受性。該研究首次系統的探究了微塑料對珊瑚礁生态系統的影響,為造礁石珊瑚的保護乃至珊瑚礁生态系統的維護提供了理論參考。
該項目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海南省重大科技計劃和高層次人才基金的支持。珊瑚礁保護實驗室在造礁石珊瑚對海洋微塑料的生理響應與适應方面已發表系列文章,分别刊登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JCR一區,環境科學與生态學TOP期刊,影響因子:6.792)和Chemosphere(JCR一區,環境科學與生态學TOP期刊,影響因子:5.778)上。

微塑料在海南島東海岸珊瑚礁生态系統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對造礁石珊瑚的生理影響示意圖
相關鍊接: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0.12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