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29日,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楊光教授和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段德麟研究員應邀來我院為2024級海洋生物學專業研究生冬季小學期的課程授課。
楊光教授授課主要内容為“次生性水生适應的進化機制:從基因、基因組到進化發育生物學”。楊光教授重點介紹一些陸生動物在完全脫離水環境限制并适應陸生環境後,卻又二次入水形成次生性水生适應的獨特進化事件。圍繞海洋哺乳動物在次生性水生适應過程中與流線型體型形成、附肢改變、皮下脂肪加厚、免疫适應、食性轉換、睡眠模式、生殖健康等獨特的表型與生理方面的進化改變,基于重要功能基因的生物信息學分析與功能驗證、代表性動物高質量基因組的測定與比較基因組分析等,系統并深入淺出地揭示了次生性水生适應的相關驅動機制,并展望了未來通過進化發育生物學、多組學分析等多學科手段在系統解析此次生性水生适應機制方面的廣闊前景。

楊光教授在授課
段德麟研究員授課内容為“海藻組學變化-遺傳與生化解析”。段德麟研究員主要以微藻-矽藻為材料,結合基因組學等信息,分析了幾丁質合成的相關基因及性質。以大型褐藻—海帶為材料,結合基因組等數據,探讨了數量形狀(長度、寬度)、質量性狀(褐藻膠合成)在養殖和馴化的變化,同時,探讨了長期馴化中溫度對海帶表型及基因組水平的影響。

段德麟研究員在授課
兩位教授的精彩授課引發了學生們的濃厚興趣,學生們積極提問并與兩位領域專家展開熱烈讨論和交流。
【專家簡介】
楊光,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國家級人才。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動物學科專家評審組成員、中國動物學會常務理事暨生物進化理論委員會副主任、《Scientific Reports》《Integrative Zoology》編委等,在國内動物學界有很高知名度和影響。2015年領銜申報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江蘇省生物科學品牌專業獲得成功,并入選江蘇省優秀共産黨員稱号。先後主持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2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個、面上和青年項目6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個、教育部博士點基金2個(其中優先發展領域1個)、江蘇省高校重大基礎研究計劃1個、江蘇省優秀科技創新團隊支持計劃1個、國際交流與合作項目4個,其它部省級、橫向課題50多項。主要的研究方向:動物遺傳資源的保護與管理;分子進化生物學與分子生态學;瀕危動物生态學與保護生物學等研究。圍繞次海洋哺乳動物的多樣性、起源與進化曆史、次生性水生适應機制與進化醫學資源挖掘、瀕危機制與保護策等,有長期和系統的工作積累,迄今共發表論文約150篇。
段德麟,現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藻遺傳與發育創新研究團隊責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13年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海帶種質資源開發與利用”(第1位);2010年“優質海帶選育及機能食品的綜合開發”獲得青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第1位);2008年“經濟海藻種質及資源的遺傳研究”獲國家海洋局創新成果獎勵二等獎(第1位);2008年“經濟海藻種質資源遺傳學研究”獲青島自然科學獎勵三等獎(第1位)。前後承擔并完成國家863,973課題各1項,自然科學基金3項,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重大專項計劃2項,科技部農業成果轉化基金項目1項,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課題3項。現承擔廣東省中國科學院全面戰略合作項目2項,江蘇省科技重大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發表科研論文160餘篇,其中SCI論文110餘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8項(其中作為第1申請人授權7項);參與制定國家标準1項(第2制定人);出版著作4部。研究領域:海藻組學及功能基因研究,海藻機能性組分及代謝合成關系的研究,海藻繁殖、發育研究與應用,海藻新品種選育及培育,海藻遺傳多樣性。